人物白描:杨俊晨 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 2015级生物信息专业 本科生
他GPA专业第一,曾参与生物信息4个不同方向科研项目的研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获评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作为院篮球队主力,他连续4年征战体总杯,爱好长跑和多种球类运动,还是FIFA系列游戏忠实玩家。文体兼修,自律自由,大学四年,他不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有所坚持又不断突破,常怀感恩之心,勇敢前行,不甘平凡,一路璀璨。
他就是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2015级本科生杨俊晨,毕业后将前往耶鲁大学攻读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向的博士学位。
勇于尝试,挑战自我
大一刚来交大的时候,一切对杨俊晨而言都是新鲜的,新鲜的人、新鲜的知识、新鲜的环境,他说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十分外向的人,而且现在来看大一的自己是最不努力的,但却是最有勇气的——他在那种新鲜的环境下勇敢地进行了一系列跨越自己舒适圈的尝试:作为班级临时召集人,接触许多人,处理很多事务;加入校学联,组织开展自己一点都不熟悉的工作;参加一系列原本不擅长的体育赛事,如五人制足球赛和校园羽毛球争霸赛等等。忙碌、奔波、挥洒汗水,即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他觉得自己当时的决定也是需要很多胆量的,但“如果当时选择了躲在一旁,可能这辈子也不会有这样的经历。这些经历让我认识到了大学生活的一隅,更重要的是让我有了足够的信心去开启未来的生活和迎接未知的挑战。”
而他的勇于尝试,也绝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盲目探索,反而是在理性的思考下、不断地自省中,去拓展、去成长、去突破,去发掘自己最适合的方向、去做自己真正期待的事情。
“如果学弟学妹问我本科生活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现在的我会说是去了解你自己。” 他自己的经历便是对他的话最好的注解——大一他就意识到过去的自己在学习上过于倾斜从而导致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十分欠缺,便给生活立下多接触人和事的主题,鼓励自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断挑战自己。随后他更是选择了加入生科的学生会,一待就是整整两年——从干事到主席团,个人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他也结识了许多要好的朋友,由衷地感激这段经历和所遇到的人。但更为关键的是,他逐渐感到自己由于性格原因未来并不适合走这一条路,对未来的规划反而逐渐明晰。
诚然,缺乏自我认识的一味坚持是没有意义的,改变是挑战,坚持也是挑战,每一点理性的坚持都可能使自己变得更好,杨俊晨便是如此。他在大学期间坚持了许多事情,其中的一个是篮球——他代表生科男篮征战了四年体总杯赛事,这四年的经历不仅教会了他如何在一个团队中与队友相互配合,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更教会了他如何在失败面前站起来,如何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他说,四年时光坚持、守住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还有最初的信仰。
学海无涯,乐在其中
回顾四年的学习经历,他说,大一初期的自己在学习上还是没有摆脱高中的学习惯性,基本不会主动学习,直到有一次大学物理的课上,他躲在教室后面补作业,看到讲台上老师天花乱坠地讲,前几排的同学投入地听,后几排的同学或是玩手机或是睡觉时,他突然意识到这小小教室像极了人生,每一步的决定都是一个分叉路口,而自己已然在一条岔路上走了一段路程,无论是从实际角度还是未来科研基础角度出发都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之后,他不仅开始认真学习每一门课,更是将自己缺乏兴趣的必修课看成是一个挑战、一个成长路上的垫脚石。就这样,他的成绩逐渐提高,在学习上的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他也知道,没有方向感的学习是效率极低的,许多生物类的课程学得快忘得更快。此时一门叫做生物化学的课给他带来了启发——他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这门课,并对英文原版教材里的机理介绍很是痴迷,有时会坐在图书馆看一整个白天。他发现真正投入进去之后,自己对于一些原本上课听起来复杂冗长的内容记忆犹新,考试前只需要简单复习就掌握了这门课的体系。从此,他开始从学习中寻找乐趣,总结学习方法,领会学习意图,收获进步的同时,收获快乐。
大二暑假,杨俊晨在伯克利上接触了非生物专业的几门课程,并对去美国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很喜欢社会学这门课,上课氛围之活跃、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别出心裁都让他记忆犹新,比如讲解亚裔在美国的分布与现状时分小组画出海报展示讲解,又如设置情境让大家身临其境地体验弱势群体的生活。而最令他记忆深刻的是一次课上,他要扮演失业的亚裔限时去打电话给相关部门,想培训英语能力并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角色扮演和信息收集的任务都极富挑战性。而另一门关于海洋学的课上,老师经常会提一些深刻的开放性的问题,播放相关电影,邀请相关领域著名学者讲座,内容更加丰富、课程更加生动。他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迅速进步并逐渐意识到,上一门课,不仅仅应该从中汲取知识,更应该通过课程锻炼自己的能力。
他说,伯克利分校很大,完全开放,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每天早上他会晨跑,上完课也都会在路上走一走,在这里切身体会文化的多样性——形形色色的人急匆匆地走过,看似忙碌实则享受其中,那种心态他不曾见过。
打破迷茫,明确目标
在伯克利的时光虽然忙碌,但心态最悠闲,周围的新鲜事物让他暂时忘却了许多烦恼——但其实一直到大三初期,他自认在学习上还是一种比较迷茫的状态,虽然一直对生命科学有种虔诚的信仰,但大一做各种实验的笨拙让他选择了生物信息这条在当时可以看作曲线救国的道路,却又由于这一学科的高度交叉性,他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的感悟,学到的知识非常零散并且相互之间没有交集。
这时,他做了一个现在回看起来非常正确的决定——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做关于药物组合的数据库和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通过这一个项目了解了生物信息科研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所学的知识是如何投入实际应用的。这一个项目也成为了敲门砖,他再接再厉又参与了另一个关于砷结合蛋白预测的项目,搭建了一个预测平台。这种利用搭建模型和应用来解决实际生物学问题的喜悦感更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选对了方向,应该继续探索。
于是,大三的夏天他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与生物信息方向的科研,主要从事单细胞RNA-seq的定量研究,设计了一种可以将基因组比对结果转换构建能够保存有用信息的TCC矩阵的方法。他基于集合理论提出的一个ANT算法试图在相同的分子注释上保存最有用的和可能的转录本,不仅能保存更多有用的读段和分子注释信息,对于确定细胞类型和细胞生长阶段识别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运行时间方面也仍然很实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其中最困难的是课题的难度,他虽选择了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发类的科研,但由于当时基础薄弱,每一天进度的推进都很艰难,再加上课题沟通不畅,状态陷入低谷。
但其积极的一个方面在于,他认识到了生信科研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些方向,并下定决心要出国留学追寻前沿,希望自己有了更深的积累后能在这些方向上有所突破。为此,他也选择了生物信息方法开发作为毕设方向,更感受到其思考量和跨学科知识的贯通应用将生物信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恩感动,坚定前进
关于感谢,他感谢许多人。
首先,他想感谢自己遇到的众多老师们。他感谢毕设指导老师韦朝春老师,他说,韦老师不仅在科研上给予了他众多指导,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了他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品质,如严谨的、善于追问钻研的精神等等。他说自己永远会记得,每次去找老师修改文字,无论自己写得如何,是长是短,老师都会逐字逐句地批阅,无论多忙,老师都会非常热情地回答自己的问题、和自己一起探讨。他还想感谢在科研路上给予他积极指导和帮助的王靖方老师、熊毅老师和系里其他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帮助他也不会取得今天的结果。
他想感谢他的同学们,朋友们,感谢他的室友们——韩宇和汪子喻。他说,韩宇是这四年里他见过的最勤奋的人,经常在实验室中黑白奋战,而且内心坚韧,考托福和GRE时屡败屡战,实验失败导致数月工作前功尽弃却没有被打倒,最终发表了很好的论文,奔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子喻是这四年里他见过的最聪明的人,数理基础好,又积极好学,自我要求高,奔赴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杨俊晨对自己为高数期中考试及格沾沾自喜而子喻却为考了95分黯然神伤的时刻印象深刻。他常常想起三人深夜在寝室相互出题的场景,相互督促、相互鼓励的氛围帮助他坚持着学习上的好习惯,室友们积极向上的态度让他在迷茫时重振旗鼓,在人生观念、态度上对他有很大的积极的影响。
最后,他想感谢父母,父母一直支持着他选择自己的路,在低落时不断给他加油鼓劲,让他有了继续坚定前进的动力。他说,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将生物信息的科研成果与医疗健康领域的前沿结合,为精准医疗的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文字:杨俊晨
改编:范殊璇